版主前言:人類自2000年完成「基因解碼」的偉大發現後,2003年又再啟動了
「基因解碼後續計畫」,對於基因的研究再度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過去我們認為
沒有作用的99%基因,事實上都超有用的。這是令人振奮的發現,證實了我們的基因
還有許多的可能性,有待進一步的解開其中奧祕。

許多關於2012的訊息都講到人類的DNA的改變,如許多麥田圈的圖像也被發現是在
顯示這個改變。DNA的改變是為了使人類儀具能容納那一直到來的「合一性振動」
,在DNA的科學研究上,人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自由時報 – 2012年9月7日 上午4:36
〔國 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四百四十二名來自三大洲三十二個實驗室的科學家,
五日公布有關人類基因組計畫運作至今最完整的資料。這份被譽為「十年來基因研究
最 大突破」的成果,顯示基因組內高達八十%的DNA活躍運作,且靠著數百萬個
扮演開關角色的基因調控蛋白質環環相扣,影響罹病機率,大大顛覆了過去認為基因
組內大部分是不活躍的「垃圾DNA」觀念。

99%垃圾DNA 其實超有用
=======================================================
二○○三年啟動的「基因解碼後續計畫」(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 ENCODE)
,耗資一億九千六百萬美元,目的就是要找出人類基因組內所有的功能要素。二○○七年
科學家公布其中一%、也就是約兩萬一千個基因的調控蛋白 質,其餘九十九%的基因因此
被稱為「垃圾DNA」,被認為無關緊要、未帶有基因資訊。

最新研究 80%DNA活躍運作

現在,ENCODE分析完了組成人類DNA的三十億個鹼基對,他們彙整的龐大資料,呈現
基因透過調控蛋白質運作的複雜網絡,也顯示基因組有至少八十%的DNA活躍運作,
與過去科學家認為基因組絕大部分是垃圾的想法截然不同。這也形同宣告「垃圾DNA」
一詞此後作廢。

科學家同時發現,人體器官內有近四百萬個所謂的調控蛋白質,扮演類似「開關」、可影響
正常與異常基因的角色,影響罹患疾病的機率,這四百萬個調控蛋 白質,約有二十萬個
活躍在任何特定細胞內。此一研究的三十份相關報告,五日發表在「自然」、「基因組生物學」
與「基因組研究」等期刊上。

改寫教科書內容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暨哈佛大學合設的博德研究所所長蘭德形容,之前完成人類基因定序的人類
基因組計畫有如在太空中拍攝地球,讓你知道地球的位置和形 狀,而最新的研究就像是
「Google地圖」,告訴你地球上每條道路或餐廳的資訊。這項發現不僅將改寫教科書內容、
為疾病生物學帶來全新觀點,對醫藥界來 說,更提供了對抗疾病的全新路徑。例如,在攝護腺
癌中,藥物無法有效攻擊重要基因的突變,但ENCODE提供了新路徑:攻擊這些控制它們的開關。
此外,有些看似毫不相干的疾病,比方說第一型糖尿病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狼瘡等自體免疫性疾病
,竟然分享同樣的網絡,意味一種藥物或能對類似疾病產生同樣效果。華盛頓大學團隊指出,這項
發現「將改變我們對疾病基因基礎的了解,也為治療開啟新路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錢婆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