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aia.png
(圖為多爾曼預言書中等待脫殻而出的邁雅)

炎炎夏日,除熱浪襲人外,從林間樹上傳來的蟬鳴,
響亮而悠長,也標誌了屬於夏季的聲音。
多年前的一個七月天,晚上在家附近的公園散步,
無意間瞥見草地上竄出許多的蟬兒,沿著蟬兒移動的方向望過去,
發現它們一隻隻都爬到了樹幹上,趴在那裡,一動也不動,
接著更出現了從未曾見的奇異景象,蟬兒開始奮力脫去舊殼,
新生的蟬從頭部慢慢竄出,柔軟的身體一點一點的從殼中出現,
最後剩下尾部還留在殼裡,它的身體倒掛著,奮力地搖著尾巴,
試圖做最後的一搏,最後它終於成功地脫殼而出,
慢慢將背上的翅膀一點一點地展開來。
那新生的蟬翼輕薄到透明且閃閃發光,那奇異且美麗的景象,
真令人嘆為觀止。

===============================================
整個「金蟬脫殼」的過程,歷時兩個多小時,原本只有我與家人在觀看,
後來許多經過的人也被吸引,停住腳步好奇地圍觀,
其中一位住在附近的居民,感覺特別興奮,他說他住在公園邊已多年,
一直想看到蟬脫殼的過程,直到今天才終於如願以償 ,
圍觀的人群也都不斷地漬漬稱奇,那晚我們都心滿意足地回家。
蟬兒脫去舊殼後,就會展翅飛到枝頭,盡其所能地鳴唱一個夏季,
這也就是成語「寧鳴而死 不默而生」的由來,
經過一個夏天的努力鳴唱,蟬兒短暫的生命週期就結束,回到地底,
等待下一個週期的來臨。

那年夏天的我,也正處在人生最低潮,猶如蟬兒蟄伏在地底,
不知何時能再見天日。與蟬兒的偶遇,是一場神秘的奇遇,
彷彿在告訴我,生命的自然循環就是如此,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蟄伏是為了下一個循環的開始,蟄伏期間只須放鬆等待與準備,
重新學習與充實自己,待時機成熟時 ,再奮力一搏,
創造一個新的開始。

有時候, 自然的造化用一種奇妙的方式,在對我們說話,
我們若能將心打開來,謙卑地聆聽、觀看與體會,
就能連結到天地有情的一面,放下自我一己的執著,
在環境不可為時,不去逆勢抵抗,而是順勢而為,
隨著自然的節奏調整自己的步伐,
就能在順境逆境時,都能自處自得。

自那年與蟬兒邂逅後,每年夏天我都到公園的同一地點,
期待再看到那奇異而美麗的景象卻從此再不可得。
然而蟬的生命啟示,已成為我心中的一股力量,在逆境來臨時,
也不因此而灰心喪志,仍然懷抱著希望去準備自己
,耐心等待下一個契機來臨時,能夠好好掌握與發展。

現在回頭看那些年的過程,心中充滿感恩,可以說活到現在,
那段時間是我最困頓的時候,但也成長與收穫最多。
困境會逼著我們去檢視自己長久以來所忽略的層面,
迫使我們必須放下舊有已不適用的思想、行為、與情緒模式,
自我調適與改變,這個過程就像蟬兒脫殼的過程般,
充滿了面對新的挑戰的掙扎與不確定感。殼就像舊有的模式,
若不將它脫去,新的更美麗的自我就無法展現。
人因思想念頭的牽扯,蛻變的過程會有許多恐懼、焦慮、煩惱、
擔心、衝突矛盾等情緒,但蟬兒在教導我們,
脫殼時只須把所有能量集中起來,盡其在我的去做眼前要做的事,
當時機成熟,自然就能水到渠成,展翅而飛

2000年以後,我們生活的環境,無論是政治,經濟、教育、治安、生態,
都在持續惡化,人們的心中經常瀰漫著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所帶來的不安全感與莫名的焦慮,因身心壓力所造成的疾病也越來越多,
親近自然是我們的天性,因為我們原本就是自然的一部份,
而學習自然可以讓我們體會到許多建康的生活態度與方式。
此時最重要的是學習面對與處理那些負面情緒,相信天地有情的一面,

古詩云:「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山窮水複疑無路 栁暗花明又一村」,
走到窮盡時,或許另一番人生的風景就在眼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錢婆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